2021 年秋季課程心得

Posted by Joshua on January 17, 2022

2021 年秋季修課心得

因為參與了科學班計畫,我在高三時有機會到清華大學修習一些基礎學科課程。這段經驗不僅讓我提前接觸大學的學術環境,也減輕了未來在大學修課時的壓力。本篇文章將簡單記錄我這學期在清華大學學到的內容與收穫。

微積分A一

  • 學分:4 學分
  • 授課教師:黃明傑
  • 學期成績:A+
  • 上課內容:

      這門課主要介紹了單變數函數的極限、微分和積分的概念,使用的教科書是 Stewart 的著作。由於這門課是針對計財系開設的,所以難度不算太高。課程並沒有作業,但有三次期中考試,考題大多相對基礎。

  • 心得:

      我沒有跟科學班的同學一起修微積分,因為原本的時間與高等微積分課程衝堂。這門微積分課的內容並不十分嚴謹,主要討論的是具有良好性質的函數,如連續函數和可微函數等等。相比於台大數學系的課程,難度和深度明顯較為簡化,可以說是相對輕鬆的一門課程。

普通物理A一

  • 學分:4 學分
  • 授課教師:洪在明
  • 學期成績:A+
  • 上課內容:

      這門課使用的參考書是由 Halliday 撰寫的教材。在這個學期中,我們學習了一些力學、運動學和狹義相對論等主題。老師的上課方式通常預設學生事先預習,並在課堂上提供一些有趣的補充內容。考試多半涵蓋課本習題,助教會勾選作業題目,但不負責批改。上課發言和參與演習課(助教課)都能獲得加分,期末考試也佔有相當大的比重。整體而言,這門課是一門紮實且有趣的選修課程。

  • 心得:

      這門課主要教授一些基礎的物理知識,對於我目前就讀資訊工程系的我來說可能沒有太多直接的應用價值,但它讓我體驗到了在大學修課的感覺。

高等微積分一

  • 學分:4 學分
  • 授課教師:邱鴻麟
  • 學期成績:A+
  • 上課內容:

      這學期我們使用了 W. Rudin 所著的 Principles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,也被網路上稱為 “Baby Rudin”,作為參考書。這本書主要涵蓋了第一章到第六章的內容,包括實數構造、度量空間、連續性、微分和積分等概念,堪稱是一本相當扎實的訓練教材。學期成績的計算方式為三次期中考(各佔 20%)、期末考試(30%)以及約15次的作業(10%),並且似乎會有調分的情況。作業都是從參考書中選取的題目,例如我們在高等微積分的作業、期中考、以及分析學的作業和期考中都有涉及到相同的題目。

      雖然這門課與微積分的內容看起來相似,但在嚴謹度方面有著顯著的提升。舉例來說,我們在這門課中使用了 Darboux 積分的定義,而在Stewart 所寫的教科書中,積分的定義主要適用於連續函數。(可參考 Pugh 所著 Real Mathematical Analysis 第三章的習題 27 題。)

  • 心得:

      這門課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磨練,因為在選修之前我對是否要修讀數學系還有些猶豫。我擔心清華大學的微積分A課程無法抵免台灣大學數學系的微積分課程,而且我對高等微積分也抱有濃厚的興趣,所以最終選擇了修讀這門課。在修這門課之前的暑假,我花了些時間閱讀了 Rudin 參考書的前七章內容,所以在學習上相對輕鬆些,並且我能更深入地理解基礎概念。這門課給我帶來了不少收穫,讓我對這些基礎知識更加熟悉了一些。